物理部《大学物理实验》课程 课程简介: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是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一门基础实践课程,是学生接受系统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训练的开端,是培养学生科学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学习基本物理量的测量和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进行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学习实验数据分析处理和实验结果评价的基本方法,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进行独立实验的能力,能够分析与研究的能力,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能够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教学形式: 本课程的教学主要以学生操作实践为主,以网络混合教学为辅。 考核方式:考查 本课程需要完成大学物理实验(上)和大学物理实验(下)才算完整课程,但由于培养方案的设置,分为两个学期,每学期需提供学分和成绩,所以大学物理实验(上)和大学物理实验(下)具体要求如下: 大学物理实验(上)分8次进行,每次4学时。第1次课为绪论;第2-7次课根据实验室安排选择6个实验项目,第8次课,进行理论测试和实验考查。 大学物理实验(上)考核如下: 总评成绩(100分)=平时操作25%+预习考勤15%+实验报告35%+期末考试25%。 平时操作成绩从绪论的基本测量和其他6个基本实验项目中的操作取平均值。 预习考勤成绩包括实验基础知识测试、安全教育测试、基本测量测试和六个实验项目的测试,其中安全测试测试成绩不低于90分,即获得预习考勤成绩的5%,另外10%从其他测试中取平均。 实验报告成绩从绪论的基本测量和其他6个基础实验项目中的报告取平均值。 期末考试包括基础理论在线考试(通过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从做过的测试中随机选50题)和实验操作考查(从做过的六个基础实验项目中抽签选一),分别占10%和15%。 大学物理实验(下)分8次进行,每次4学时。第1-6次课根据实验室安排选择6个实验项目;第7次课,所有实验室开放,学生可以选做一个实验项目,部分学生也可选一个设计性实验;第8次课,进行理论测试和实验考查。 大学物理实验(下)考核如下: 总评成绩(100分)=平时操作25%+预习考勤15%+实验报告35%+期末考试25%。 平时操作成绩从第1-6次的六个基本实验项目中的操作取平均值。 预习考勤成绩包括实验基础知识测试、安全教育测试、第1-6个实验项目的测试,其中安全测试测试成绩不低于90分,就获得预习考勤成绩5%,另外10%从其他测试中取平均。 实验报告成绩从6个基本实验项目中的报告取平均值。 期末考试包括基础理论在线考试(通过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从做过的测试中随机选50题,注意包含第一学期所做实验的预习)和实验操作考查(从做过的六个基础实验项目中抽签选一),分别占10%和15%。
- A00绪论-基本要求
- A00绪论-安全教育
- A00绪论-实验基本理论
- A00绪论-基本测量
- A1拉伸法测金属杨氏模量
- A2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量
- A3刚体转动惯量的测量
- A4变温液体粘滞系数的测量
- A5金属线膨胀系数的测定
- A6自组电桥实验
- A7电表的改装与校准
- A8 利用霍尔效应测磁场
- A9 亥姆霍兹线圈磁场的测量
- A10示波器的使用
- A11薄透镜焦距的测量
- A12牛顿环实验
- A13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
- A14夫琅和费单缝衍射实验
- A15偏振光的研究
- A16固体介质折射率的测量
- B1弯曲法测量横梁的杨氏模量
- B2玻尔振动实验
- B3超声探伤及其特性实验
- B4声速的测量
- B5准稳态法测导热系数和比热
- B6混沌原理及应用实验
- B7用磁阻传感器测量地磁场
- B8巨磁阻效应及其应用
- B9超声光栅实验
- B10光电效应实验
- B11汞光谱研究实验
- B11氢原子光谱
- B12太阳能电池基本特性
- B13弗兰克-赫兹实验
- B14金属逸出功实验
- DZ01静电场描绘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