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介绍

土壤肥料学是农学、草学、园艺、植保专业的一门学科核心课,也是一门综合性和生产性很强的科学。它把土壤作为自然体和农业的主要生产资料来研究,与地学、生物学、环境科学和生态学有密切的联系,并吸取化学、生物学、数理统计学等学科的成就和技术方法。是拟订农业技术措施、合理耕作、轮作及施肥等的重要理论基础。 土壤肥料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1、加强土壤资源保护、综合治理、合理开发利用及防治土壤退化,保护农业生态,加强土、水、气、生(物)的协调管理和污染的修复。 2、深入进行土壤演变规律及其调节措施的研究,注重在施肥条件下,土壤植物营养的投入、协调与平衡,充分发挥农田养分再循环的肥源潜力与不断防止土壤养分退化。 3、深入研究土壤圈物质组成、性质、类型、时空变化及其循环规律。 4、建立土壤肥料信息系统,重视土壤肥料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的开发,注重统计分析和模拟模型技术在生产上的应用,为耕作、施肥、节水等提供咨询,为合理利用土壤资源,预测其演变趋势提供科学依据。 5、建立健全土壤肥料政策法规。 6、注意提高农民土壤肥料科学知识水平,加强土肥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建设。 围绕以上的工作重点,加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为学生今后从事农业生产、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讲授、实验、实习等各个教学环节的执行,在土壤肥料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应达到下列目的和要求: 1、使学生真正了解到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了解土壤肥料学的基本任务和发展新动向。 2、使学生了解土壤的物质。 3、使学生掌握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生物性质。 4、使学生弄清土壤的发生、分布、分类和内蒙古地区主要土壤类型的成土过程、剖面的形态特征及理化性质、利用改良。 5、使学生理解土壤污染的概念、掌握土壤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和土壤污染的防治。 6、使学生理解土壤退化与土壤质量,掌握土壤退化的主要类型及其防治。 7、使学生了解作物的营养需要。 8、使学生掌握各种肥料的种类、性质与施用方法。 9、掌握无土栽培及营养液的配制;了解栽培基质的种类和选用;掌握无土栽培的方法;了解无土育苗。 10、通过实验、实习达到印证课堂讲授的理论,加深学生对土壤学的认识。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土壤学的基本技能如下: ①掌握土壤养分测定的目的、方法、原理及步骤。 ②熟悉土壤的野外观察和记录。 ③了解土壤养分的动态变化,学会根据土壤当前的养分含量制订合理施肥的计划。 ④掌握各种肥料的鉴别和养分测定方法。

课程通知 >>更多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