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程简介与背景分析《传播学》是20世纪40年代新兴的一门社会应用学科,是研究人类人类传播现象和信息系统运行规律的一门科学。其系统的理论化研究与探讨虽然比较新,但是传播的实践历史悠久,可以说伴随人类的产生而产生。尤其是新闻传播实践,早在16世纪就已开始,奠定了传播学理的深厚基础。现代社会的公关传播与广告传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知识与经验,也为传播学理论研究与教学锦上添花。根据国家学科分类目录,正式确定传播学为一级学科,新闻、公关、广告成为传播学的二级学科,呈现出以传播学为鼎,以新闻、广告、公关为三足的三足鼎立、相映生辉的局面。20世纪以来的一百年,是世界传播事业飞速发展的一百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继报纸、期刊、通讯社之后,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相继问世,传播的媒介日趋多元化,传播的手段也日趋现代化,传播的数字化、全球化、个人化的时代已经到来。21世纪是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是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时代。地球村变得越来越小,新闻、广告、公关等传播事业对世界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近半个世纪来,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以及教育部门从各个视角和领域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使传播研究的特殊体系与整体构架已走向成熟,尤其在中国。与传播、管理事业发展相配合的传播的专业教育与文化传播,在各个高校的发展如火如荼,传播教育事业格局、办学层次、规模水平等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为传播和管理等各行各业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传播人才;为人们管理组织、报道信息、指导舆论、传播文化和引领生活等方方面面都发挥了特殊的作用;同时,也使中国新闻传播事业飞速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20年,传播作为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准确的宣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以及各项政策,反映人民群众生伟大业绩和精神风貌,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导向作用。新的世界格局,新的世纪需要,传播教育前景辉煌。2、课程特点该学科的特点是:整体性——传播学的研究宗旨是从人类社会的普遍联系,从人类传播的内在机制和外部联系以及各种传播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中探索与揭示人类传播活动本质和规律;互动性——传播与新闻的研究注重从传播过程、传播要素、以及大众传播和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之间相互联系、复杂互动的作用关系入手揭示内在机制;开放性——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传播学是生长在多门学科汇合交叉地带的一棵大树,既有多们学科的遗传因子,反映了各种知识交叉,融合的轨迹,又饱和着后来居上的超越意识,表现了新颖理论的建构思想和广阔的理论视野;综合性——根据研究目的和对象特点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多种手段和多种知识;发展性——社会信息系统是发展变化的,永无止境的,相应传播与新闻领域的探索也永远是新鲜的。因此该学科在解释现象、行为特征时也十分注意揭示客观规律,推动良性发展。3、 【教学目的与意义】:通过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传播学基本理论、发展历史和新闻传播实务。重点掌握传播和新闻传播的基本概念,构成要素,尤其是大众传播媒介和传播效果分析;熟悉传播实务、新闻实务技巧,并能够初步操作。从传播学的产生、传播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等方面全面展示传播学的学科概貌,从传播者、受众、信息、符号、媒介、传播技巧、传播环境、传播效果、研究方法等方面系统阐述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从个案分析、运用实践中使学生基本掌握用传播学视角认识现实世界的方法,并进一步提高日常的和专业的传播实用技能。 【教 学 方 法】:讲授与讨论结合;启发式和总结性提问;重点、难点教学实习;结合大众媒介实际,边接触边学习边了解边深化认识;新闻传播实务操作与效果评价。结合多媒体教学和课件演示。如——理论阐述与讲解:运用文字和图形,对本课程所涉及的基本原理、方法、基本理论知识进行理论阐述和讲解。案例评析:选择典型传播案例,对案例进行分析评判,为理论阐述作实际解释,为学生提供辨析基础。作品鉴赏:通过对达到有效传播的作品的欣赏和分析,提高学生的辨析水平。课程习题:提供各个知识点的相关练习和操作的题目,使学生得到实战演习,为将来工作打下实践基础。传播实践:信息拓展训练,校园公益广告真人秀展演,劝戒烟活动。 【理 论框架】:十章内容,学时50。第一章 传播与传播学概述第二章 传播与传播学的历史、现在和未来第三章 传播的内容即信息:符号与意义的统一第四章 传播过程与系统结构要素和模式分析第五章 传播的类型概述第六章 传播主体、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分析第七章 传播媒介分析第八章 传播受众分析第九章 传播效果分析第十章 实务:新闻传播、公关、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