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介绍

课程介绍 课程中文名称(英文名称):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Literature information retrieval and information use) 课程代码: G00001 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程 课程性质:必修课 课程学时:16 学分:1 适用专业:全部 一、课程介绍 1.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是本科生信息素养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创新能力,即在当今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信息量无限膨胀及信息质量不确定的背景下,学生能够清晰地确定所需信息的范围(高度的信息意识),有效地获取和鉴别信息及其来源(获取、评价和鉴别信息),熟练地将获取的信息融入自身的知识体系,并利用其顺利完成一项任务(利用信息),了解利用信息所涉及的经济、法律和社会问题,合理、合法地获取和利用信息(信息伦理与道德),鼓励学生积极继承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创造性地开展自己的科研创新和实践。 2.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是所有本科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质,使其具备自我知识更新的获取信息的能力,为毕业论文的撰写和进一步学习和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程注重实用性,通过教学和实践,使学生了解本专业及相关专业文献信息资源,掌握获取文献信息资源的基本方法;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常用检索系统和数据库使用方法;学会分析课题、评价检索结果及如何获取原始文献;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研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具有掌握知识信息的意识;让学生具有获取与利用文献信息的技能;让学生吸收新知识,改善知识结构;让学生发挥创造才能。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阅读:本课程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因为6次理论课无法在课堂上讲完文献信息检索教材的全部内容。 2、听课:本课程要求学生进课堂听讲全部课程,并做好笔记。听课和笔记情况随时检查,记入平时成绩。 3、辅导:要求学生主动学习,随时提出问题,老师随堂辅导。要求学生与老师建立电话和电子邮箱联系,交流自学情况。 4、上机实习:8讲课程中,安排2讲(4个学时)为上机操作,对学生进行集中大型辅导。 第七讲由学生根据自己自设课题进行汇报。通过本课程授课内容及所授方法,搜集与课题相关的文献,并根据课题对搜集的文献进行分类整理,最终形成简明报告。具体做法:将每个班级分成2组,组成团队,组员先在课下交流、讨论,确定一个课题名称,然后由各个组员进行分工协作,文献搜集人员所占的比例超过60%,文献分类整理人员占的比例20%,其它人员占的比例20%。简明报告出来之后,由团队中的一个代表上台表述(PPT),时间约12分钟,由全班同学给予打分。四、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方法 考核方式:开卷考试,主要考操作的大作业。 成绩评定方法:平时成绩(含考勤、回答问题、作业等)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 五、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 教材: 吉家凡等,《网络信息检索》,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年。 参考书目: 焦玉英,《信息检索》,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于双成,《科技信息检索与利用》,清华大学出版,2012。

课程通知 >>更多
  • 《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实习题操作通知 2017-03-08
  • 课件下载通知 2017-03-24
最新动态
  • 张敏发布了新的通知公告课件下载通知
  • 张敏修改了通知公告《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实习题操作通知
  • 张敏发布了新的通知公告《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实习题通知
  • 张敏发布了新的作业《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实习报告
  • 张敏发布了新的作业《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实习报告
  • 张敏发布了新的测试第一讲